地壩邊芭蕉綠
□ 何龍飛
芭蕉,在故鄉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植物,常種于地壩邊,成為“有人家居住”的標志之一。老家的芭蕉高大,矮的兩三米,高的五六米,皆有碗口粗的桿。葉闊,窄的在一尺左右,寬的兩尺左右。葉綠,生長態勢呈蓬勃狀。
母親喜歡芭蕉,把它當作伙伴,像父親一樣相濡以沫的伙伴;把它看成風景,像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一樣的風景;把它作為標志,就有了家的氣息。
父親當然跟母親一樣,喜愛芭蕉。理由是:芭蕉不張揚,吮吸著大地的養分,享用著陽光雨露,默默地長高,長粗,這種精神,值得學習;芭蕉的生長是執著的,心無旁騖,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去說吧,這種品格,值得點贊;芭蕉葉寬、桿壯,是有力量的,能不激勵人嗎?
也許是言傳身教的緣故吧,我和弟弟不喜歡芭蕉都難以辦到。我們雖不全懂父母對芭蕉的解讀,但觀賞芭蕉確是最愛。每天看啊看,看得滿眼綠意,心情舒暢,靈魂陶醉;湊攏聞啊聞,聞到芭蕉淡淡的芬芳;用手摸啊摸,摸出質感和親近感。甚至試著爬芭蕉樹,過上一把“爬癮”。無奈,芭蕉樹不比松樹那么“硬實”,我們只好做些爬的動作后作罷。
不過,芭蕉最大的誘惑是結出的芭蕉果。我們從芭蕉開花就開始盼望能夠享用到美味??墒?,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”,得一步步來,這是父母的開導。我們不得不抑制住激動的心情,耐心等待。芭蕉花謝,芭蕉果漸漸地登場。盡管比不上香蕉果的大、長,但芭蕉果會竭盡所能地生長,透出“秀氣”之美。
“摘芭蕉果啦!”我們搬來梯子,安放穩當后上梯,摘下那些金貴的芭蕉果?!安恍袉?,還得捂熟才能吃!”這時,父親來給我們提醒了,可謂苦口婆心,才打消了我們急于解饞的念頭。照著父親的意思辦理后,我們終于吃到了捂熟的芭蕉果,那香、那甜、那開心、那歡聲笑語就甭提了。
夏季,酷暑難耐。扇涼、驅蚊,除了用蒲扇外,我們還對芭蕉扇情有獨鐘。先是安好高板凳或架好矮梯子,站上去割斷芭蕉葉,再修理成芭蕉扇。扇出涼風一陣陣,扇走了蚊蟲,扇出一家人的溫馨幸福。芭蕉扇功勞不比蒲扇遜色,沖著這一點,我們就喜愛、感激芭蕉。
我們還愛用芭蕉葉來“辦客客”。把割下來的芭蕉葉適當弄成一小張一小張的,擺放在地上,權當“盤子”“飯碗”。撒些泥巴上去,就是“飯”。把柴棍折斷成小節,就是“菜”,最后,用篾片當“筷子”,就可以喊著“吃飯了”的口令。我們咂著嘴,“吃”得像模像樣?!俺浴碑?,倒掉“剩飯菜”,清理好芭蕉葉,以備再用?!稗k客客”的游戲,讓我們度過了多少歡樂的童年時光。
母親還會割下芭蕉葉,洗凈,晾干,用來箍咸菜。壇子密封得好,又有芭蕉葉的助力,那咸菜就分外飄香,著實犒勞了一家人的味蕾、腸胃??菸说陌沤稐U、葉,我們就和父母一起撿、抬、背回家,作為柴,燒、煮、炒、燉出一道又一道美味……
一年又一年,我們在芭蕉的陪伴下,健康成長。我們也發奮努力,出落成村里的“金鳳凰”,飛出故鄉,飛進城里。而父母不愿跟隨我們進城,不改初衷地與地壩邊的芭蕉為伴,踏實,安然。對于父母的抉擇,起先,我們不理解??勺屑毾胂?,便覺得他們有自己的活法,只要快樂、自在、安逸,那里就是最理想的棲息地。
回故鄉,看望父母,陪他們吃飯是最好的孝敬,看看地壩邊的芭蕉也是不可或缺的樂趣。即便是在他鄉,只要能夠看看芭蕉,就會重溫兒時的舊夢,就會心如潮水,難以平靜,就會慰藉令我魂牽夢縈的鄉情。
